<!--go-->
如今关于下西洋的定论是,一年一年的慢慢积攒银两,通过每年的结余去造船,以此来积攒出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
大明朝的君臣似乎对此挺有信心。
感觉只要年年像这般聚恒无事,要不了两三年就能攒出来,但夏源知晓,明年,后年可就不会像今年这么太平了,地震,旱灾,冻灾又会纷沓而来,接踵登场。
如此一看,等到大明朝真正启动下西洋的事宜,还不知要等多久。
甚至遥遥无期。
所以,要想让下西洋尽快开展,那首要做的就是搞钱,搞银子。
而数百万的银子从哪儿搞,变法,做生意,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内也根本弄不到大量的白银。
最快的方式,当然是抢,通过武力进行掠夺。
但凡对十七世纪的金融史有所了解的,都知道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来自倭国,而这其中的大头来源于一个名为石见银矿的地方,也就是夏源画圈标注必须的那片地方。
这个银矿每年能开采出多少白银?
上百吨,据记载,最高的一年产了二百吨白银,这样高光期的开采,持续了上百年。
就按照上百吨一年来算,每年产出的白银折合成两,就是三百多万两。
再加上其余的那几座银矿,那就是上千万两。
这还是倭国自身的开采和提炼技术比较落后,若是以明朝的开采和白银提炼技术,再驱使大量的人手不计成本的开采,这个数字应当能翻上一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tantan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