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十六章 议事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随着中平四年的渐渐临近,幽州的空气变得紧张起来,这个时刻,刘卓再一次召集部下议事。

将军府刘卓当中就坐,身边左右是女扮男装俊俏的双胞胎司琴和司棋,丑汉典韦像一座黑铁塔立在坐边上。堂下左边文官,右边是众武将。不过,这一次多了许多新面孔。

堂下肃静以后,刘卓开口说道:“目前摆在吾等面前的当务之急是彻底解决幽州的安全,大家都知道幽州非常复杂,各民族杂居,汉民族经常受到异族的侵犯和洗劫。下面吾先让大儒蔡中郎简单介绍一下幽州几个较大异族的情况。”

蔡邑走出来对着上下一拱手,说道:“现阶段,对幽州威胁再大最主要两个大的少数民族是乌桓和鲜卑。这两个民族,都是殷商时期一个叫“东胡”的少数民族后裔。西汉初年,匈奴单于冒顿带兵消灭了东胡,据说东胡剩余的族人分别逃往“乌桓山”和“鲜卑山”,并从此繁衍生息,他们也以各自的山为族名,乌桓族和鲜卑族就这样诞生了。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说乌桓人是夏的后人,而鲜卑族是从兴安岭内迁过来的。拓跋鲜卑最初生活于大兴安岭深山中,当时的拓跋鲜卑部族生产力低下,没有形成发达的畜牧业,仍处于原始游猎经济时代。由于深处大兴安岭,限制了部族的进一步发展,后来拓跋鲜卑首领率部众离开大鲜卑山,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谋更南徙,未行而崩。此处的大泽是由大片的沼泽地及众多的小湖泊构成,并不适合游牧的鲜卑部族,所以他们继续南迁。因为气候变冷变干,使得乌桓、鲜卑部族面临牧草减少、灾害频繁的恶劣环境,他们不得不南下寻找新的宜牧地区。我国秦汉时期处于温暖湿润期,但是从当时气候变化看,西汉中期以后,气候就逐渐趋于寒冷。这种严寒天气同样波及到北方草原地区。公元前71年,匈奴击破乌孙返回途中遭遇大雪,冻死数万人。曾经是草原霸主的匈奴都无力抵抗自然灾害,更何况是乌桓、鲜卑。虽然史籍没有明确记载他们面临的自然灾害,但是从匈奴的情况可以推断,乌桓、鲜卑的生存状况同样很严峻。由于地处东北,首当其冲就是严寒天气。寒冷天气的持续,使得地面冻土加厚,牧草生长期变长,不利于放养更多牲畜。另外,严寒天气会导致旱灾、蝗灾增多,使得草原上草木尽枯,赤地千里,牲畜死亡。作为游牧部落民族,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南迁,靠近中原地区,寻找更适合的宜牧地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tantan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