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十分关注,但除此之外,
133
----------------------- Page 446-----------------------
还有一双眼睛盯着皇位,这自然就是我们的老朋友朱高煦。
朱高煦虽然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
决心和毅力,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搞阴谋,搞破坏,朱高炽十分仁厚,
并未因此处罚他,只是警告而已。而这位无赖兄却越发嚣张跋扈,现
在眼见朱高炽病重,他也开始了自己的又一次夺位阴谋。
吸取上次的教训,朱高煦加强了情报工作,安排了很多眼线时刻
盯着朱高炽,当然不是为了保证他的安全,而是要确定他什么时候死。
他的计划是这样的,考虑到京城的三大营要收拾自己手下那些虾
兵蟹将易如反掌,出兵攻打没有把握,几乎等于自杀,他决定拿朱高
炽的儿子朱瞻基开刀。
他准备等到朱高炽的死讯后,便立刻在道路上埋伏士兵,等朱瞻
基奔丧路过之时,一举将其击灭,然后趁乱登上皇位。
朱高煦对自己的计划很有信心,何来信心?来自作案时间。
之前说过,他的封地在山东乐安,而太子朱瞻基在南京(根据惯
例,太子守南京),只要死讯传出,太子必然会从南京出发,所需时
日很长,而他却可以从容不迫地安排好士兵等着太子的到来。
乐安离京城很近,南京离京城很远,朱高炽一死,最先得到消息
的自然是我朱高煦,等你听到风声,赶来京城的时候,我的士兵早就
在路上等着你了!
我有充分的作案时间,朱瞻基,你就认命吧!
朱高煦的主意应该说是不错的,但不幸的是,他遇到了一件十分
奇怪的事,这件事情不但使他的计划落空,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谜
团。
洪熙元年(1425)五月,朱高炽逝世,朱高煦得到消息,十分高
兴,估计到朱瞻基赶到这里还有一段时间,他不慌不忙地安排士兵准
备伏击。
可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他做好准备,可是左等右等,朱瞻基
就是不来,没等朱高煦吟出今夜你会不会来的词句,就收到了一个不
幸的消息——朱瞻基已经赶到京城,继位为皇帝。
怪哉,真是怪哉!
难道朱瞻基会飞不成,或是他能预知未来,未卜先知?
这不但是朱高煦的疑问,也是后人的疑问。
关于这一点,史料上有很多不同的记载,有的说朱高煦袭击太子
134
----------------------- Page 447-----------------------
只是传闻,实际上太子是接到丧报后从容赶到京城的,有的说朱高煦
是没有准备好,等到太子过去了才派兵出去埋伏的。
还有一种说法就比较骇人听闻了:
朱瞻基比朱高煦更早知道自己父亲的死讯。
路途远近是客观事实,只要报信的人不是在路上扎了帐篷,睡个
几天几夜,乐安的朱高煦一定会比南京的朱瞻基更早知道消息。当年
没有电话电报,也没有飞机,你就是想破脑袋,也找不出朱瞻基比朱
高煦更早知道死讯的理由和方法。
其实方法是有的,也是唯一的可能性。
如果这一说法属实,我们就只能得出一个结论:
朱瞻基不能预知未来,却创造了未来。
他谋杀了自己的父亲。
如果你对这一推论感到不满,也请不要向我丢砖头,因为这个推
论并非我首创,实际上,明仁宗朱高炽的死亡原因一直以来都是历史
悬案,到目前为止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朱高炽纵欲,加之身体
有病,最终病死,另一种说法认为是他的儿子朱瞻基等不及父亲传位,
谋杀了他,因为从朱高炽死亡前后的一些迹象(如登基礼仪已备)表
明,朱瞻基可能已经做好了登基的准备。
前一种我们不去说他,单说后一种,事实上,朱高煦极有可能在
路上设置埋伏,因为从他在后来朱瞻基已经登基,情况诸多不利的情
况下也要造反的行为来看,他犯上作乱的决心是很大的。这么好的机
会,他应该不会错过。
那么为什么他没有遇上朱瞻基呢,这其中就有几种原因,可能是
朱瞻基绕开了大道,也可能是朱瞻基听到父亲病重,提前出发,更有
可能是朱高煦有准备好,错失机会。
对于这个问题,我不可能给出任何答案甚至推论,这可能注定又
是一个永远的谜团。
历史的魅力可能就在于他永远有无数的谜团让人们去探究,却总
也找不出答案。
纵欲而死也好,被谋杀也好,反正不是自然死亡(很少有皇帝能
遇上这个殊荣)。
我们最终也只能得到一个肯定的结论:
朱高炽死了,朱瞻基继位。
135
----------------------- Page 448-----------------------
仅此而已。
当然了,我们不应该忘记可怜的阴谋家朱高煦,这位同志搞了几
十年阴谋,却一事无成,多次眼见煮熟的鸭子飞掉,从父亲到兄弟,
再到兄弟的儿子,就是没有自己的份,说实话,搞阴谋居然搞到这个
份上,实在可悲,可怜。
如果要评最成功的阴谋家,姚广孝一定能排在前三名,而朱高煦
注定会名落孙山。
但如果要评最可怜搞笑的阴谋家,朱高煦必能当仁不让,名列前
茅。
真是悲哀,悲哀的阴谋家朱高煦空就是这样等了几十年,他的耐
心已经磨灭殆尽,在他的心中,已经立下心愿:
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一定造一把反!
朱瞻基篇
第十二章 朱瞻基是个好同志
第十二章 朱瞻基是个好同志
第第十十二二章章朱朱瞻瞻基基是是个个好好同同志志
【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是个好皇帝,不是小好,是大好。
他勤于政事,恢复生产(不要怪我说废话,好皇帝都是差不多的),
关心民间疾苦,他经常去民间私访,但绝对不是乾隆皇帝那种下江南
的方式,他微服出访,不讲排场,不向地方摊派,不给地方增加负担,
每次只带侍卫出行。
有一次,他去给父亲上坟(遏陵),回来时路过昌平(今北京昌
平区),看到农田里有几个老农在很辛勤地干活,类似这种的劳动模
范皇帝自然十分喜欢,他便叫身边侍卫叫了一个农民过来问话,询问
为何他们如此勤劳耕作,估计这位农民不知道他的身份,于是皇帝得
到了一个自己绝对想不到的答案。
农民回答他:我们春天耕种,夏天耕耘,秋天才能收稻子,如果
任何一个时候偷懒,这一年的生活就没有着落。连田租也交不起,要
养活老婆孩子,只能每天不停地干活了。
朱瞻基叹了口气,他这才明白,这些人这么拼命的干,并不是为
136
----------------------- Page 449-----------------------
了他的江山社稷,只是要活下去而已。
这样的回答也让朱瞻基十分尴尬,他只好打圆场地说:“那你们
冬天可以休息吧。”
这次轮到农民叹气了,他说:“冬天的时候,官府的徭役就派下
来了,我们还得去出力气呢。”
朱瞻基看了看田地里农民那总也直不起的腰,感触良多,吩咐侍
卫准备回宫。
这位农民想必并不知道问他话的这个人的身份,他也绝对想不
到,他和这个人的这番对话将会在历史上流传下来。
朱瞻基回到了皇宫,连夜写了一篇文章,把他的这次经历描述了
一番,发给各位大臣,他动情地说道:“百姓如此辛苦,才能谋生,
我们怎能不爱惜民力啊。”
当然了,皇帝陛下的感叹是否能够对下面这些权谋老手有所触
动,那倒是很不一定的事情,但是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朱瞻基
是个明白人,也是一个能够体谅老百姓的疾苦的人。
事实上,由于他的爷爷朱棣先生实在过于威猛,谁敢不服他就打
谁,甚至有时候是没事找事,主动去找别人麻烦,一来二去虽然确实
很威风,但给百姓们也增加了很多的负担,大军出征要粮食,要民工,
要很多的钱。朱棣自己既不种地,也不赚钱,他会向下级官吏去要,
官吏大人们自然也不会去种地,他们便会把所有的负担加在老百姓身
上。
所以到了永乐后期,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逃荒的现象,生产也遭
受了很大的破坏,朱瞻基没有他爷爷那么伟大的志向,但他很明白,
现在已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了。
所幸他的父亲给他留下了像“三杨”这样的助手,面对着民生凋
敝的现状,朱瞻基跃跃欲试,要大干一场。
可是在大干之前,他必须先料理一个人。
终于造反了!
朱高煦先生终于忍无可忍了。
他感叹自己找错了工作,干什么不好,偏偏要去干阴谋家,这一
行虽然竞争不激烈,但对素质要求极高,虽然有姚广孝这样的成功人
士作为自己的光荣榜样,但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成功。
要想做一个成功的坏人、阴谋家,关键在于提高自己的素质。
137
----------------------- Page 450-----------------------
朱高煦的素质不行,搞了几十年阴谋却什么结果也没有,几个皇
帝就在自己眼前不断上下,现在连自己的晚辈朱瞻基也上台了,作为
一位阴谋家,朱高煦的事业是失败的,也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