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节阅读_26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方的财政都转运到中央来了。然后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这就是提点刑狱使。

死刑要报请中央,一直到今天都是。比如,在安徽杀了人了,判死刑,须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当然一般不会被驳回,准能够核准,但是提刑一定要把死刑报给中央,由皇帝亲自批。在清朝,就有懋勤殿勾到。皇帝在懋勤殿给这死刑犯打钩,用朱笔将死囚姓名勾去,表示核准,又称勾决或勾到。勾决咨文下达便可执行死刑。勾一个人,大臣就要下跪三次给他求情,上天有好生之德,请皇上恩准。皇上说这家伙太坏,勾了,但大臣还是每一个人要请求三回,别杀他,有好生之德。其实也就做个样子。因为一般判死刑的都是大奸大恶之人,勾了就完了。

这么六条下来,包括大院子的藩镇在内,朝内朝外和地方上的权、兵、钱全都没了,中央集权得到大大加强。

藩镇割据的基本铲除维护了统一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强干弱枝又把地方都给削弱了,所以除了清初特殊的“三藩之乱”,宋朝以后确实没再发生过关于地方反叛中央的事儿,这个问题解决得很好。但是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又是伴随而来的弊端。

官员冗滥到什么程度?前面说了,枢密使虽然管军事,但是三省六部不能变成三省五部呀,兵部还是有的。三司使管财政,户部也还是在的。如此一来兵部和枢密使,户部和三司使的机构就重叠了嘛,重叠就会产生扯皮呗。这事是你干还是我干,所以这效率反而低下。而且由于北宋朝廷厚待士人,这帮大爷脾气大,一般人都不好弄他们,惯得这个毛病,官员冗滥造成机构重叠了,还不好处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tantan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