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丞相年事已高,这回天热中了暑气在家休养,看这光景只怕是撑不过这个夏天了。陛下要早做准备啊!”
病已皱眉:“朝上的官吏没一个不是观望霍光眼色行事,朕要提拔人,只怕不容易插手。”一来按照旧例尚书制,各级官吏上陈的所有奏书都会先送到承明殿,由中朝尚书们阅览后挑出要紧的,然后抄录副本呈给皇帝过目。但是,霍光长期把持中朝,除非是他无法隐瞒或在有意让皇帝看到的奏书,否则他这个皇帝也不过后个耳聋眼瞎的摆设罢了。
因此即使蔡义死了,丞相这个位置空置冒出来,霍光也会再安置一个信得过的人顶上去,他绝不会傻到把外朝百官之首的丞相之位留给自己的政敌。
许广汉擦了擦汗,不徐不疾地说:“霍光专政多年,从大局看在朝政上几乎便是一言堂,但这么多年下来,他任人唯亲,一贯所用的手法可说是‘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大小官吏们惧怕他的实力所以才都顺着他,但你能说大家都是心服口服没有丝毫怨怼之心吗?”
刘病已缓缓点头,张彭祖插嘴道:“许叔说得有理,早年霍光为了排除异己,没少得罪人,只是这些人目前无法出头罢了。只要陛下给他们这个机会,将来总有力量和霍家抗衡的。”
“谈何容易!”病已叹气。这样的想法理论上行得通,伺实际操作起米,单单是他试图把人安置进朝中,只怕也没这可能。说来说去,还得怨他这个皇帝太没用,毫无实权在手,处处被霍光压制着。
“倒也不是没这样的可能。”许广汉笑得有些神秘。
刘病已眼眸一亮,“父亲心中已有合适的人选?”
“有一个,我觉得他不错,只是还不能断定可信不可信。”
“谁?”
“六司农魏相!”
刘病已面色大变,“那岂非霍氏党羽?”
魏相原任河南太守,回延年死后征人入京城接任大司农,若不是霍光信得过的人,又怎能安置在这么个重要位置上?
但许广汉显然有他不一样的法,“魏相这人在官场上起起落落,仕途一波三折,仅是河南太守一职便做过两任。我说他可用,是因为托人查过他的底细,他与霍光之间曾有过过节。”
“怎么说?”
“这事要从甲辰年说起……”
刘病己心里一惊,甲辰年距今已有六年。
“那年车丞相田千秋薨逝,他的儿子田顺本是洛阳武库令,当时魏相正在河南当太守,治理严明,田顺惧怕自己没了靠山,总有一日自己会犯在那些想讨好霍光的人手上,于是主动辞去了武库令一职,返回长安。这事被在霍光知道了,因为车丞相素有口碑,霍光好面子,怕人因此反说他容不得人,于是将这个责任推在了河南太守身上。当时朝上的氛围已经达到了只要霍光有心,无需他主动表示,底下便会出现一群人猜度其意刻意迎奉的地步……”
刘病已点头,表示能够理解这样的现象。在霍光如日中天的势力影响下,很多时候很多事都不用他主动开口,下面的人自会为了讨好好他而拼命想办法。
“魏相因此被人参劾草菅人命,滥杀无辜。当时河南戍卒共有两千余中都官为其申述,甚至不惜拦住了霍光的车架,一齐表示他们愿意再多留守一年来赎魏相的罪,而河南更有一万多百姓场住函谷关口,表示要入关为魏相上书请命。”
刘病已心底涌起一股异样的悸动,而张彭祖则直接地将自己的惊讶说了出来:“魏相此人究竟是何来历,竟能这般得民心、受拥?”护
许广汉道:“万民请命,这事在当时真可谓轰动!只可惜霍光认定的事不可扭转,魏相被下了廷尉诏狱,受了一年多牢狱之灾逢朝廷大赦才放了出来。出狱后,魏相先是做了茂陵令,再迁调杨州刺史,最后仍做回了河南太守一职。去年田延年盗钱自杀,霍光便将魏相调到京就做了大司农!”
张彭祖道:“这倒奇了,霍光把他送进牢里,险些要了他的性命,缘何又肯让这样的人重新为官,甚至视同党羽?”
许广汉设做解释,但刘病已却说:“你不明向,可联明白。武库令一事,在霍光看来,或许是认为这个河南太守想迎奉自己,所以故意为难了回顺,只是在当时霍光觉得这事做得不妥,所以弃了魏相这颗卒子。假以时日,事过境迁,他自然还是会重新启用这个人一一在霍光眼里,此人从来不是自己的敌人!但是……他停顿住,没再往下说。
张彭祖一点就透,马上接话说:“但是魏相未必会这么想!”
许广汉道:“我托人仔细查过,当时田顺辞去武库令一职,魏相得知后,马上派了下属去追他回来,结果没追到他,他当时就曾对下属说这件事会给自已带来无穷后患。”
张彭祖道:“能得万人请命者,应是一名奉公职守的官吏,又岂会因为想拍马屁而去为难田顺?霍光也未免太自作多情了!”
许广汉解释:“放眼天下,又有几人不想寻找一切机会去拼命讨好霍光的?霍光会因此认定魏相曾为人,也实属常情!”
两人自顾自地说着话,但刘病已王却始终不置可否。
张彭祖转过头,“我明白许叔的意思了,蔡义将死,陛下大可做个顺水人情将魏相抬举上去!一来霍光也不会反对,二来……”
他的话还没说完,刘病已连摆手:“不妥!”
“为什么?”
刘病已眯起眼,冷道:“你由此认定魏相为人,也不过是一厢情愿!朕凭什么相信这个魏相可以为朕所用,是个值得信赖托付的人?”
张彭祖瞠目,许广汉在边上连连点头,赞许道:“确实如此,魏相这人究竟如何,我们也仅限于道听途说,不管他以前如何,最重要的是他眼下的确顺从在霍光的势力之下。”
张彭祖被搞晕乎了,“许叔,你看,这人是你举荐的,怎么这会儿又说不可信了呢?”
“信与不信,用于不用,这得看陛下的意思!我只能提供些信息参谋一下,最后拿定主意还得陛下定夺!”
刘病已双手负在身后,在室内慢慢来回踱步,良久之后,他倏地转身,掷地有声地说:“既如此,朕且放手一试!”
许广汉点了点头,和张彭祖两人恭敬地听他示下。
“父亲本意是想要为魏相某丞相之职,朕决定此举太过显眼,不可为之。不过朕可以试他一试!”他的嘴角勾着一抹孤傲的冷笑,面无表情地说:“五将军班师回朝,论功过赏罚,范明友是霍光的女婿,如今还动他不得,韩增和赵充国是军方赫赫老臣,朕还得倚靠他们二人的实力和霍光相抗衡,所以也动不得,但是……”
话说到这个份上,一句“但是”居然令许广汉和张彭祖惊得跳了起来。
|〃相思灬惑手打,转载请注明|www.txt99.com
06、藏器
范明友、韩增、赵充国三人,皇帝认为他们此次出征虽未能达到预定的地点,但过失并不严重,所以从宽处理,不加处罚。而田顺则因为距离预定战点实在相差太远,而且他还谎报战绩,虚增俘虏人数;田广明畏敌不前,同样有事,两人一并下狱,等待审判。
田广明与田顺下狱后,先后在狱中自杀身亡。
炎炎夏日,杜延年顶着大太阳,行色匆匆地赶到博陆侯宅第。霍光好清静,在园子里修了座池塘,池畔围了一圈碧竹,偶有微风吹过,竹叶摩擦发出一片沙沙声响。
杜廷年到时,霍光正站在窗边观景,热辣辣的风迎面吹得人不住淌汗,可他却像是扎了根似的,纹丝不动。
杜延年抬头看了看天,愁眉不展地欷歔,霍光忽然转过身来,说:“这天要再这么旱下去可如何得了?”
杜延年擦了擦汗,大口吸气,没顾得上接话。
霍光又道:“去过公子家了?”
“是,将军托喔带去的三千万赙钱也一并交给田夫人了。”
霍光低下头,白多黑少的长须随风飘动,他的眉尖似积压了太多的惆怅,“陛下已经不再追究家眷之罪,这事就算这么了结了。”
杜延年舔了舔唇,笑得有些发虚,“这事也只能怪田广明咎由自取。”
霍光沉下脸来,非常突兀地说,“这池子修得不好,春秋赏花,月影朦胧倒也别有情趣,唯独到了夏天,这池子变成了孑孓虫洼的栖身之所,纷扰不断。”
杜延年没吭声,他又转了话题,淡淡地说:“陛下称此次出征匈奴,五位将军皆不算有功,倒还不如一个出使乌孙的校尉常惠,所以赐封常惠为长罗候。”
常惠出使乌孙,联合乌孙王昆弥,率乌孙五万兵马深入匈奴西部,一直打到右谷蠡王庭,掳获了匈奴单于的父亲、嫂子、公主、大王、犁污都尉、千长、骑将以下共计四万人,另计马、牛、羊、驴、骆驼七十余万头,可谓战果不凡。
“常惠还在乌孙吧?我听说他上了奏书请求继续领兵攻打龟兹国?”
“是啊,可是陛下不允。”霍光笑得悄无声息,“真是个容易满足的孩子, 打仗靠的就是士气,若是孝武皇帝在,岂会轻言不允?”
社延年不敢肆意批评皇帝,所以保持缄默。
霍光道:“我让人传话给常惠了,叫他在塞外便宜从事!”
便宜从事?!杜延年吃惊不小,这简直就是公然违抗圣意啊!
霍光没事人似的,仿佛没看到杜延年的目瞪口呆,只是痴痴地望着窗外的池塘,喃喃自语:“这池子还是早些填了的好。”
杜延年一凛,终于明白霍光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丁点权力,他根本没打算给皇帝任何染指军队,从而树立天子威信的机会。
但是,为何心上隐隐有不安的感觉?
池塘里扑通响了声,然后青蛙呱呱地鸣叫起来,也许是太多闷热的关系,杜延年的视线开始模糊起来,脚海里不禁浮起一句话来一一-飞鸟尽,良弓藏。绞兔死,走狗烹!
六月十一,阳平候蔡义薨逝。半个月后,朝廷任命长信少府韦贤继任丞相,与此同时,田广明的御史大夫的空缺则由大司农魏相填上。
韦贤仿佛就像是另一个蔡义一一今年已经七十有余的韦贤,学识渊博,精通《诗经》《礼仪》《尚书》,号“邹鲁大儒”,早年曾征为博士、给事中,进宫教授昭帝刘弗《诗经》,视同帝师。
老态龙钟的韦贤任丞相,虽然不是十分妥当,但在霍光的指示下,向来淡泊名利的邹鲁大儒也只得勉为其难地接过先辈的大任,只是无奈之余少不了要有一番感慨欷歔。
百官在给新任丞相道贺的同时,亦不忘向高升的御史大夫魏相道喜。魏相穷于应付宾客,足足住了三天,才终于得了个机会抽空去了趟光禄大夫府上。
|〃相思灬惑手打,转载请注明|www.txt99.com
邴吉的家朴实无华,门前种了两颗大枣树,大热的天,他却穿着盛装,一丝不苟地坐在堂上,树荫蔽日,他手摇羽扇,一派儒雅。
两人见面后,邴吉笑呵呵地拱手作揖,“吉给御史大夫道喜了!”
魏相一见他的打扮就懵了:“难道少卿知道我要来?”
邴吉请他上坐,“我估摸着你也该来了。”
婢女将冰湃的水果和酒水端了进来,另外还准备了下酒的菜肴。邴吉不紧不慢地说:“远道来,先解解渴。”
魏相一把拉住他的胳膊,脸被阳光晒得微黑,这会儿一急,更是黑里带红,“别卖关子了!我知道你比我看得透彻,赶紧给我支个招吧。”
“你哪里就看不透彻了?只是你性子比较急罢了!”
魏相是个精明能干的人才,只是性情过于耿直,锋芒太露,当年他得赦令从诏狱释放后,也曾因为对这世道的不公感到愤慨,他为官严苛,治下严明,但对于官场上的一些周旋却始终放不开他的身段。那时他的人生整个都处于灰色的低谷中,恰是邴吉给他写了封信,告诉他要学会稍安勿躁。信中言辞恳切,这才令他重新振作起来,从此以后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因为有了邴吉的暗中扶助,使他也在官场上重新一级级爬了上来。
“陛下治田广明的罪是何意?治田顺的罪又是何意?”
邴吉迎上魏相热切的目光,呵呵一笑,“是何用意你还看不出来吗?非明知故问!”
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