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节阅读_16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兼顾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协调发展,反对将农业当做“国内的殖民地”,以牺牲农民利益来获得工业高速发展所必需的原始积累。

另一派认为:面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围困,要在一国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军事工业所需要的基础。他们从过去西方进行的武装干涉和经济封锁的教训中得出,未来的战争将不可避免,而当时的重工业几乎没有在新经济政策中获得明显的进展,如果不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不可能在短期内建成强大的重工业。因此,必须放弃新经济政策,采用以五年计划为核心的高速工业化的模式。

从后来的历史事实来看,如果没有工业化的加速进行,苏联必然无法抵挡纳粹德国的强大攻击,结果只能是苏维埃政权垮台,苏联成为德国的占领区。以苏联的资源为后盾,德国的战争实力将进一步强化。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乃至直到现在的世界历史,恐怕都将面目全非。也许英国政府将流亡海外,美国不得不据守南北美洲,中国会长期被日本占领。

最后,斯大林的高速工业化战略成为了苏联的发展模式。他提出,苏联要在10年内赶超西方工业强国。从微观的角度看,苏联工业的发展效率比较低下,但从宏观的视野来观察,苏联工业化可谓突飞猛进。三个五年计划下来,苏联已建立起了飞机、汽车、拖拉机、钢铁、化学和国防工业的强大工业体系,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需要强调的是,苏联工业崛起的时间之短,规模之大,是世界经济史上没有先例的,而且这是在完全依靠本国资源的条件下,在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外部环境中,所实现的惊人飞跃。还在战争爆发前的20世纪30年代,苏联年产飞机就高达4000架,战争期间则达到惊人的年产3万架的规模。连德国工业的强大制造能力也渐渐抵挡不住不断增长的苏联工业实力,在军事生产能力方面,苏联已接近美国的实力。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tantan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