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六十二章 奠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可见相同的诗人气质,面临做亡国奴的时代语境和热烈奔放的诗情使苏氏在译拜诗时候能够充分理解并融入拜伦的世界,译文采用旧言、五言或七言诗诗体,正确地表达原作诗意,善于体味原诗的风格、韵味。

他译价自己的译作“接文切理,语无增饰,译义悱恻,事拜相称。”

创造社译论家张定潢曾这样评论苏氏的译诗“人有时会想,行政伦的诗毕竟只有曼殊可以译。翻译是没有的事,除非有两个完全相同,至少也差不多同样是天才的艺术家,反(而)是一具艺术家那瞬间的和别的一个艺术家过同一个生活,用别一种形式,在那作创造。唯在曼殊可以创造拜伦的诗??”

此外苏曼殊还编有四部翻译诗集《文学姻缘》(1908)、《拜伦诗选》(1909)、《潮音》(1911)。

他的译诗第一次将诗的翻译引入了我国近代翻译文学史,有明确的时代意义。

当然,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名人外,在当时翻译界的名人还有马君武()。

马君武,原名道凝,字厚山,后改名和,字贵公,号君武,原籍湖北蔳圻,不过后随祖父定居广西桂林,自幼读儒书与历代文集,1899年考入广西体用学堂,专攻数学和英语。

在1900年时,又赴广州法国教会学样学法文,次年就读上海震旦学院,继续专攻法文。

此后1901年君武以官费赴日留学,结识了前文所说的梁启超、孙中山等爱国人士,后空白梁氏《新民丛板》撰稿并翻译达尔文的《物种由来》数章。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tantan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