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情窦初开,人之常情。
知慕少艾,值得呵护。
不要说,苏亦今年已经十五岁,再小一点,对异性的爱慕都可以理解。
更不要说,苏亦比一般的同龄人都要早慧。
因为对于他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对于爱情已经没有那么美好的幻想了。
然而,苏亦写的诗歌分享的故事确实很美。
马世昌读了《一棵开花的树》,读了《石桥禅》,又读了《千年的等待》,他最大的感触,苏亦这小子确实是一个天才。
凭借着这份文采,读中文系,也不算屈才,然而,那是别人不知道这小子在考古方面的积累,不然,肯定说不出来他不读中文系是一种浪费这种话。
马世昌反而觉得,这苏亦小子要去中文系才是埋没人才,他选择考古专业选择佛教考古,是选对了。
不然普通人,谁又能想到把佛家典故融入诗歌之中写成情诗呢?
至于,所谓的佚名,马世昌跟大部分人一样都直接安在苏亦的头上了。
接下来仓央嘉措诗歌的分享,似乎也验证了马世昌的猜测,要是苏亦不读佛教考古,怎么会关注仓央嘉措的诗歌?
不管是《问佛》还是《住进布达拉宫》,实话实说,他都没有听过。
一是,他不擅长藏文;二是,他对诗歌没有研究。就算如此,他一个门外汉,依旧能够感受到这些诗歌的优美。
《问佛》只有两句,却可以断定是佳作无疑。至于《住进布达拉宫》就更为经典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tantan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