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在鹰巢:托拉博拉总算到了鹰巢——阿富汗阿拉伯人基地托拉博拉的诨名。(“阿富汗阿拉伯人”指来自阿拉伯国家,以阿富汗为基地,抵抗苏联,后来又抵抗美国入侵的圣战者游击队。其中有很多人后来构成基地组织的基础。)我们处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区域。借助车头灯可以看到,有人在白雪覆盖的山边挖了几个山洞,还能隐约看到一队队圣战者游击队来回行动。旅途的大部分时间在一个几乎处于恐怖状态的国家中度过,但现在感觉到一丝放松,甚至安全,我已经在本·拉登的巢穴里了(我从没觉得本·拉登或者他的手下有什么可怕)。小车上行至一个山洞的入口处,里面透出昏黄的灯光。下车的时候一阵猛烈的寒风几乎把我的头巾吹到山谷里。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里,我连忙独自走进透出灯光的山洞,有个人已经在那里迎接我。认出他是一位我在伦敦就已经熟悉的叙利亚作者后,十足吓了我一跳。他的名字叫做奥马尔·阿卜杜勒·哈基姆,又名阿布·穆萨博·苏里,是一位圣战和伊斯兰教专家。经过短暂交谈后,我得知他已离开西班牙,加入基地。他原本在西班牙已经取得公民身份,还有妻子。后来,他加入了塔利班,成为毛拉·奥马尔的媒体顾问。“来,”他说,引导我进入另一座山洞,“酋长在等你。”11月23日午夜前不久,我见到了本·拉登。他盘腿坐在地毯上,膝头横放着一把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身边有几名陪同人员。我还是被他本人震慑住了。真正遇到某个你早已通过媒体熟悉的人时,感觉总是有点奇怪,而且你还知道全世界的情报部门都在通缉他。本·拉登放下步枪起身,带着热情的微笑向我走来,在注意到我的装扮之后,微笑变成了几乎无法克制的笑声。他热情地拥抱我,并询问旅途的情况。我感到很荣幸,受到了贵客般的待遇。本·拉登表示希望我不会觉得太累,并保证稍后将和我共进晚餐。他让我坐在一张小板凳上,这是一种用小树枝钉在一块的临时座位,上面铺着薄褥子。树枝来自山坡上随处可见的橡树。本·拉登努力让我放松,他似乎对我很熟悉,这也许就是魅力的本质。他的谈话随意,向我解释托拉博拉对他有特殊意义。在对苏联发动圣战期间,他曾经把这里作为基地。但现在,他把这里当成一个避难所,也是一个思考、计划和放松的地方。我惊讶地发现,奥萨玛·本·拉登,一个阿拉伯巨富家族的儿子,对极度奢华习以为常的人却住在冰冷、简陋的山洞里。即便我已经知道他的基地位于深山之中,至少还希望,就算没在一座宫殿里看到本·拉登,也能看到他住在居住条件适宜的屋里。但是,本·拉登告诉我,他视钱财如粪土,从未追求舒适生活,和他的兄弟不同,他的生活条件一般。我抱怨天气寒冷,他告诉我,冬天前来采访算是幸运。罗伯特·菲斯克来的时候,正值盛夏,山洞里密布蝎子。山洞大约6米长,4米宽。第一印象这里就是一个图书馆,装满了和《古兰经》评注以及与伊斯兰传统有关的书籍。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装点了洞墙的其他部分,挂在随处可见的钉子上。本·拉登身材高大修长,无明显体表弱点。他蓄须,穿着阿富汗服装,为了御寒套着一件特种部队经常穿着的蓝底作战夹克,外面时常罩着阿富汗的羊毛毯子,披在肩膀上。头上有时带着白色包头巾,有时带着红色围巾。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tantan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