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节阅读_10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搏杀的角斗场。外国银行要想控制日本的金融,首先要过的难关就是这帮金融武士们。 当日本完全控制了本国的金融体系, 也就牢牢地掌握住了国家的命运。 尽管在剧烈的工 业化过程中,金融的混乱曾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紧缩,但就整体而言,日本仅用了一代人 的时间,就从一个濒临殖民地险境的落后国家,一跃成为一个现代工业强国,其金融高边疆 的稳固立下了头功! 紧接着,日本开始对汇丰银行仍占优势的国际贸易和汇兑业务展开猛烈进攻。 日元信用保卫战 日本财政部长大隈重信建立横滨正金银行是为了挽救快速贬值的纸币信用。 在他的 “货 币量化宽松”政策之下,信贷扩张迅猛,经?济发展过热,结果导致纸币对银币的大幅贬值。 货币信用严重受损,通货膨胀难以控制,经?济一片混乱。万般无奈之下,大隈重信提出向 外国举债 5000 万日元,用外国的银币来回收过多发行的纸币。结果,他的提案被暴风骤雨 般的骂声所淹没。 明治寡头们很多都到过国外,也包括中国、印度和其他殖民地国家,亲眼目睹了外国债 务是如何将这些国家逐步控制,最终使其沦落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寡头们指出,搞明治 维新, 不就是为了避免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吗?在工业化基础尚未完成, 还债能力不足的 情况下,向外国举债只能抵押关税和政府其他收入,从而丧失财政税收主权,这不就重蹈中 国的覆辙了吗? 无奈之下,大隈重信提出建立一家纯粹的“金银金属银行” ,地方定在横滨这个日本的 商业中心。因为是纯粹真金白银的业务,故而叫横滨正金银行。它不能发行钞票,其主要目 的是将被“劣币”(纸币)驱除的“良币”(金银),从被储藏的状态下激活,重新回到社会上 流通。可是,纸币贬值仍在加速,到 1880 年,纸币贬值到银币的 45%,日本的金银币仿佛 一夜之间从各个角落一起消失了。 “正金”银行因为找不到“正经?”的金银币而陷入瘫痪。 纸币贬值断送了大隈重信的财政牛人地位。 【12】 接下这个烂摊子的就是力主通缩的松方正义,他早就对大隈重信的“货币量化宽松”政 策极其不满。 松方正义上任的头等大事就是重建日元纸币信用。 这意味着政府必须用真金白 银,去换回老百姓手中过量发行的纸币,有多少换多少,直到老百姓完全相信政府库存的金 银“大大的多” ,而不再要求兑换为止。当时日本全国的货币流通总量是 1.53 亿日元,而金 银准备金只有 870 万日元,仅占货币流动总量的 5.7%。这可是一场信心的大血拼,仅有信 心还不行,首先要有真金白银。 松方正义早已成竹在胸,他与横滨正金银行反复讨论出一个方案,既可以解银行经?营 上的困局, 也能一举扭转纸币贬值的困境, 更能在对外贸易领域重新夺回被外国洋行把持的 定价权。 松方正义下令财政部, 立刻为横滨正金银行准备 300 万日元的资金用于外汇交易。 这笔 钱将用来支持日本的出口贸易, 用出口创汇来解决国内金银不足的问题。 松方正义的思路与 大隈重信截然相反,既然国内金银不足而纸币严重超发,只从国内找金银不能解决问题,应 该到全世界去找金银,用外面流入的金银来稳定纸币。 此时的日本对外贸易结构与中国比较类似,主要出口商品是生丝和茶叶。其中,生丝业 一直是日本最为重要的传统产业和出口行业, 在日本出口中的比重高达 30%左右。 由于外国 洋行在外国银行的扶持下,完全垄断了商品定价权,日本生丝和茶叶经?常以跳楼大甩卖的 价格,被迫卖给洋行。日本财政部对此早就怒?火中烧,但一直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 横滨正金银行在松方正义的授意下开始悄悄行动的时候, 正好是胡雪岩在上海开始囤积 生丝,准备和洋行叫板的当口。但最终的命运却截然相反。 日本的生丝和茶叶商人也缺钱,外国洋行支付的是商业汇票,要等 6 个月才能到期,然 后才能到外国银行取款。如果急需资金周转,就必须拿到外国银行进行贴现,但贴现率可能 高达 20%,等于损失了 20%的贸易利润!如果不愿损失,就只有等待。但是,丝茶都是不能 等的商品, 时间长了会变质。 因此, 资金短缺导致收购丝茶的速度缓慢, 而丝农茶农等不起, 就只有贱价出售。洋行则大获暴利。 横滨正金银行的出现立刻打破了洋行对贸易的定价权。 当洋行和商人们谈好合约, 开出 商业汇票时,正金银行立刻介入,它向商人们马上支付日元现钞买入汇票,折扣十分优惠。 而这些日元现钞,正是松方正义授权财政部以极低的利息借给正金银行的专项资金。这样, 商人们无需再等待商业汇票漫长的到期时间,也不用拿汇票去外国银行做十分吃亏的贴现。 现在,由正金银行持有汇票到期,承担全部风险。汇票到期后,外国商人的付款都将以金银 币的形式直接流入财政部在正金银行的账户。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正金银行从财政部廉价借出日元纸币,再用纸币打折收 购日本出口商手中的外国汇票,持有汇票到期后,外国金银币付款到正金银行,再由正金银 行流入财政部,正金银行从政府借钱与给外国汇票打折的息差中获取利润。此时,财政部获 得了大量金银币用来回收日元纸币,重建日元信用。日本出口商立刻将获得的资金,再去收 购丝茶,加快了资金周转的速度,收购量大增,丝农茶农获益。商人在与洋行谈判时赢得了 更多议价权。同时,横滨正金银行业务有了空前的扩张,开始将分支机构开设到海外各大金 融中心。 【13】 横滨正金银行的金融创新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正是正金银行的横空出世和巨大成功, 一 举扭转了日本濒临崩溃的货币体系,巩固了明治维新前期的主要经?济成果,使得日本夯实 了货币扩张所形成的金融泡沫?。 当日本银行建立后,正金银行与日本银行展开密切合作。日本银行向正金银行提供 2% 的超低息贷款,为正金银行杀向全球市场提供了强力支持。反过来,正金银行为日本银行源 源不断地提供着金银币储备,帮助日本银行建立牢不可破的货币信用。1881~1885 年,日 元纸币背后的金银储备, 从可怜的 870 万日元暴涨到 4230 万日元, 占货币流通总量的 37%。 【14】到 1890 年前后,日本的纸币终于恢复到与银币相同的价格水平,日元的信用保卫战 胜利结束。 西方列强大吃一惊, 如此猛烈的通货膨胀竟然能够被彻底制服, 如此过量发行的纸币居 然能完全不贬值地恢复信用。这表明日本对金融的驾驭能力,在短短 20 年的时间里,获得 了飞跃式提高。 从一个对现代银行为何物都全然不知的国家, 变成了一个准备向全球进行金 融网络布局的世界级玩家。 从胡雪岩挑战洋行生丝定价权的失败和日本丝茶商人大幅提高定价能力的过程中可以 看到,日本官员如松方正义,千方百计地帮助出口商夺回定价权,而大清官僚似李鸿章,则 处心积虑和落井下石地整垮胡雪岩;日本有三井、三菱这样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金融巨头, 而大清则盛产像洞庭席家这样挟洋自重的金融洋买办; 横滨正金银行是日本进军世界的金融 尖刀,而上海金融市场则是汇丰控制中国的殖民利器。 在丧失金融高边疆的中国,洋务运动也好,戊戌变法也罢,甚至推??清朝统治,都不可 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富国强兵之梦。 明治维新 VS 洋务运动 有些买办凭藉外国侵略势力与洋务派官僚建立了联系,参加洋务派的政治活动和经?济 活动,买办阶级在政治上越来越有影响,经?济上有雄厚的实力,形成一种重要的反动社会 力量。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大官僚集团,日益明显地成为买办势力在政治上的代表。 ——郭沫?若 在狂ì?突进的明治维新横扫日本全国的同时, 中国也在轰轰烈烈地推进洋务运动。 中国 与日本出于几乎同样的动机、处于几乎一样的地位、面临几乎类似的问题,而最终结果却有 天壤之别,明治维新完全成功,而洋务运动则彻底失败。 是日本的初始条件优于中国吗?中国虽然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败给了英法, 割地赔款, 但 总体损失并未严重动摇国本。1851~1864 年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使得大清帝国元气大伤, 但明治 1868 年的王政复古伊始,更是王权不稳,300 多藩镇割据未除,中央财政收入几乎 为零,货币体系混乱,两者并无根本性差距。 是日本的制度更先进吗?日本明治维新最终形成的是以长州、 萨摩、 肥前与土佐四藩为 核心的明治寡头政治与三井、 三菱、 住友三大财阀利益相互锁定的官僚财阀资产阶级专政形 态,其政治代表人物就是“明治三杰”与“九元老” 。而大清帝国则是以李鸿章为核心的官 僚与盛宣怀、席正甫为代表的洋买办势力集团所形成的官僚买办阶级。二者最大的差别是, 财阀与洋买办的利益取向不同,财阀以国家为自家,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自身利益;买办 则是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挟洋自重,以外国势力作为在中国进行利益博弈的主要筹码,必 要时,不惜牺牲国家利益。 这样的比较可以无限制地进行下去,但问题的关键是在金融! 鸦片贸易摧毁了清帝国本位货币的稳定; 中央银行缺位造成了货币的长期不统一; 汇丰 控制了中国的银根;外国银行渗透进中国的金融网络;洋买办垄断着金融市场;信用创造的 秘密未被中国深刻领悟,导致现代银行业开办过晚;巨额赔款和大借洋债,致使中国海关关 税、盐税、厘税三大中央财政的主要收入被抵押给外国银行,中国财政税收主权丧失殆尽, 政府财源枯竭,加深了对洋债的依赖。 中国金融高边疆的彻底沦丧,使得中国政治丧失独立,经?济发展资金匮乏,军事国防 积贫积弱,科技、教育、文化无米下炊,沦落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 这一切,正是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最本质的差别。 汉冶萍公司的命运就是这一比较的典型事例。 金融毒奶喝残了汉冶萍公司 1894 年,在湖北汉阳,一座集炼钢、冶铁、煤矿为一体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拔地而起。 其高炉容积达到 470 立方,是当时整个东半球最强大、最先进的钢铁联合公司。它的出现在 国际上造成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国际舆论称之为“中国之雄厂” ,视其为中国睡狮初醒、与 欧美争雄的标志。1894 年 5 月,汉阳铁厂试产成功,比日本八幡制铁所(后来日本最大钢铁 公司新日铁的前身)早了两年。到辛亥革命前夕,该公司员工 7000 多人,年产钢近 7 万吨、 铁矿 50 万吨、煤 60 万吨,占大清帝国全年钢产量的 90%以上,成为洋务运动的样板工程。 汉冶萍公司全称“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江?西萍乡煤矿三部 分组成,是中国第一代新式钢铁联合企业,完全具备问鼎世界钢铁托拉?斯的潜力。如果汉 冶萍公司能够成功, 那么其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链, 将极大地拉?动中国经?济结构的巨大飞跃, 在铁路、轮船、军工、机械制造、冶金、矿山等一系列重工业领域,带来一场真正的工业革 命,由此将彻底改变中国 20 世纪前期的悲惨命运,甚至改变世界历史的进程! 钢铁工业是一切工业的脊梁,缺乏钢铁工业的国家在现代国家的行列中是直不起腰来 的。 大清帝国的洋务派们也明白这个道理, 湖广总督张之洞就是力主开办汉冶萍公司的主要 人物。 可惜的是,在缺乏金融高边疆有效保护的情况下,汉冶萍公司难逃悲惨的命运。 汉冶萍的降生从一开始就存在着隐患。1889 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向朝廷上折子准备筹 办炼铁厂, 其实他在半年前就派人前往英国订购炼铁设备, 英国人询问矿石和焦炭的性质以 便决定采用哪一种炼钢炉,张之洞拒绝回答:中国之大,什么类型的矿石焦炭没有,何必多 此一问?英国人只好按照英国酸性炼钢的标准供应相应的钢炉,结果湖北大冶矿含磷较高, 汉冶萍钢炉炼出的钢含磷过高,不符合路轨钢材的要求,造成产品大量积压。 “中体西用” 理论的提出者张之洞,既没守住“体” ,也没做到“用” 。 什么是西用?就是向西方学习如何在经?济领域实现崛起的具体办法。这种学习必须要 有踏踏实实和认认真真的态度,来不得半点虚假。而日本是如何做的呢?1895 年,第九次 帝国议会决议设立八幡制铁所后, 政府就责成商务大臣组织专人对铁矿、 生铁、 钢材、 焦炭、 耐火材料以及生产费用、厂址的选定等问题展开调研,经?过 11 次反复试验和调查,最后才 确定预算与计划。 第二个隐患是工厂的选址有问题。 汉阳铁厂应该设在近煤矿或近铁矿的地点, 以减少运 输成本。但张之洞力排众议,一定要把厂址设在汉阳大别山下,以便就近监督。汉阳距铁矿 基地大冶约 120 公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tantanread.com

(>人<;)